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代言)有限公司-SoG百科

教务处

0554-5693208

0554-5693225

专业建设
规章制度
专业建设
教研教改
质量监控
技能大赛
下载中心
通知公告
教学安排
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

专业建设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07】 【点击量: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7102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专业(技能)方向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1

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

动画设计人员

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

2

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

广告设计师

1+X 数字创意建模

3

广播、电视、电

影和录音制作业

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人员

数字视频合成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的动画、广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领域,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平面 设计软件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 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 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备对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备数字媒体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6)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与应用领域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7)具备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8)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必备的知识;

2)熟悉数字媒体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理解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

4)熟悉编程语言基本概念;

5)掌握图形图像的处理方法、设计原则与规律;

6)掌握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

7)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

8)掌握数字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和方法;

9)掌握数字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后期合成技术和方法。

3. 能力要求

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使用计算机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

4)具备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具有使用计算机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创意与制作的能力;

6)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能力;

7)具有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并通过 1+x 数字创意建模证书的能力;

8)具有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能力;

9)具有常用数字媒体与音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学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2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6

2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36

2

4

职业道德

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6

2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协作、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208

12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及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100

6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并且能借助字典看懂简单的专业资料、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语言交流。

104

6

8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176

10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00

6

10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以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各类艺术形式具备一定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6

2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68

4

合计

932

54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学分

1

常用工具

软件

本课程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主要学习常用的一些故障修复软件、压缩软件、检测软件、克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维护软件及PDF阅读工具、图浏览工具、屏幕图像截取工具等。

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技术特征和实用方法与技巧,能熟练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对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修复,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增强学生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

72

4

2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本课程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扫描仪扫描文件;运用数位板进行绘图;运用打印机打印文件;运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运用 PS 编辑和处理数码照片;建立网络相册空间;运用软件编辑音频、视频素材。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掌握扫描仪的原理与应用;掌握打印机的功能及原理;了解数码相机的构成;了解网络相册空间;了解常见的音频编辑软件;了解 PS 页面布局。

72

4

3

实用美术基础

本课程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素描技能进行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与表现、提高画面效果;掌握正确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法;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熟悉图形构成特点和素描常用技法;熟悉常见的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段;了解速写的基础知识及绘制技法;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和情感。

108

6

4

C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具备编写一般程序的能力;具备阅读分析程序的能力;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具备编写较为简单的管理系统的能力。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程序编写技能;掌握开发环境的配置;掌握常见菜单命令的使用以及整个窗口的布局设置;掌握结构化或模块化程序设计技能,学会数组、函数、三大控制结构、结构体和共 用体以及指针的使用。

108

6

5

动画制作

基本图形绘制编辑;层的应用;简单平面动画制作;平面动画制作。

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二维动画涉及软件的基本知识、功能和特点;能绘制位图和矢量图;能绘制演示动画;能制作交互动画;能制作网页动画。

108

6

6

图形图像

处理

图形图像设计艺术鉴赏;图形图像设计制作;图形图像作品创作。

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设计艺术鉴赏;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创意基本要求;能借助数字设备和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像设计;掌握多媒体作品版面的设计构成;能按不同的要求设计海报、广告。

108

6

7

三维动画制作

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习三维动画制作的制图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具备绘制一般机械零件和部件图的能力。

108

6

8

影视后期效果应用(AE)

本课程是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创建基础动画的能力;具有使用图层创建动画的能力;具有用多媒体演示动画的能力;具有制作图层动画的能力;具有渲染和输出视频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本软件,掌握图层的概念;掌握关键帧的概念;掌握遮罩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内置特效;掌握蒙版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数字校色技术。

108

6

9

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熟悉摄影摄像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影视剪切的技能和技巧,能从事专业摄影、摄像、影视节目剪切与编辑等方面的工作,具备与此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108

6

合计

900

50

2.专业选修课

1)Cinema 4D

2)多媒体制作

3)摄影摄像技术

4)H5动效设计

3.顶岗实习

通过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按照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400学时左右。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教学进程计划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生源:初中       学制:3年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w

20w

20w

20w

20w

20w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2

2






考查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2





考查

哲学与人生

2

36



2




考查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2



考查

语文

12

208

4

4

2

2



考试

数学

6

100

4

2





考试

英语

6

104

2

2

2




考查

体育与健康

10

176

2

2

2

2

2


考查

信息技术

6

100

4

2





考试

历史

4

68

2

2





考查

艺术(音乐/美术)

2

36




2



考查

小计

54

932

20

16

8

8

2



书法(中国传统文化)

2

36





2


考查

普通话

2

36







考查

礼仪与交际

2

36




2



考查

就业与创业教育

2

36







考查

小计

4

72

0

0

0

2

2



 

 

 

 

常用工具软件

4

72

4






考查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4

72

4






考试

三维动画制作

6

108




6



考试

C程序设计

6

108



4

2



考试

图形图像处理

6

108


6





考试

影视后期效果应用(AE)

6

108




6



考试

实用美术基础

6

108


6





考查

动画制作

6

108



6




考试

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PR)

6

108



6




考试


小计

50

900

8

12

16

14

0



专业

综合

实训

文字录入与文字处理

综合技能训练

4

72





4


考查

动画制作综合技能训练

4

72





4


考试

图形图像处理

综合技能训练

4

72





4


考试

网页设计与制作

综合技能训练

4

72





4


考试

三维动画制作技能训练

4

72





4


考试

影视后期制作综合实训

4

72





4


考试

小计

24

432

0

0

0

0

24



Cinema 4D

4

72



4




考试

多媒体制作

4

72







考查

摄影摄像技术

4

72







考查

H5动效设计

4

72




4



考查

小计

8

144

0

0

4

4

0



企业实习

30

600






20w


军训及入学教育

2

60

2w







社会实践

5

150

1w

1w

1w

1w

1w



考试



1w

1w

1w

1w

1w



周学时数



28

28

28

28

28

30


总计

177

3400

560

560

560

560

560

600


说明:周五下午单周组织政治学习和班会;双周开展劳动教育。


教学活动安排(按周分配)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生源:初中       学制:3年

学年

学期

教学

时间

入学教

育军训

社会

实践

顶岗

实习

成绩

考核

合计

1

16

2

1


1

20

2

18


1


1

20

3

18


1


1

20

4

18


1


1

20

5

18


1


1

20

6




20


20

总计


88

2

5

20

5

120

说明:

1.本方案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40周(含社会实践、复习考试),假期12周;除顶岗实习外,每学期实际教学周数为18周(第1学期有2周开展入学教育及军训);

2.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课时占比50以上;

3.本方案专业拓展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可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开设;

4.学分与学时的换算,18~20学时折合为1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最低学分需取得170学分,本方案的总学分数为177学分,可供参考。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2.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3.专业教师16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10人。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1)计算机实训室

功能: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常用工具软件》、《动画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实用美术基础》、《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影视后期效果应用》等课程。

说明:主要设备装备按50人的标准班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技术参数与要求

数量

单位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CPU:≥主流多核;

内存:≥4GB;

硬盘:≥250GB;

独立显卡;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网卡:≥1个;

支持网络同传和硬盘保护;

可选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

相关课程配套软件;

1

2

学生用计算机(联网)

50

3

教师用计算机

1

4

课桌椅(活动)

51

5

空调(柜式)

1

6

交换机

3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应建立两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需选用国家正规出版发行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经学校审批,也可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

2.各专业课程必须拥有配套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制作,建设并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引入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支持传统教学模式与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并紧跟学科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动态更新。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3.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企业岗位实践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企业岗位实践(顶岗实习)是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两项内容主要安排在第四至第六学期。专业综合实训是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任务要求所开展的专项技能综合训练,在实训过程中,要设置不同的职业岗位任务,参照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与运营模式,开展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企业岗位实践的适应力。通过企业岗位实践,主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实践企业的文化、业务范围、职业岗位任务与要求、岗位实践技能要求等诸多方面,通过实习,着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学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要求,注重实践环节的完整性,实践内容可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选择一些任务模块进行实习,在实习结束时,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实习报告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安排在第五学期;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实践时间20周。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习(实训)效果评价方式

1)实习(实训)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仪器设备熟练程度考查相结合、多种实习(实训)项目备选考核、实习(实训)项目熟练程度考核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习(实训)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教学计划与学分制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监控、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管理。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变和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学生必须修满三年,且学习完成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学分,毕业时取得学分不低于170学分;

2.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毕业时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3.学生必须获得“双证”,方可毕业。

十、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等。


XML 地图